正在 Telegram 與 Telegram X 之間猶豫不決?本篇報告將深入剖析兩者在效能、功能、介面與安全性上的核心差異,並基於 TDLib 架構的技術解析,直接告訴你:追求極致速度與流暢體驗選 Telegram X,需要最完整新功能與穩定性則選標準版 Telegram。
對於需要快速決策的用戶,了解兩款應用程式的核心定位至關重要。標準版 Telegram 優先考慮功能的快速迭代與完整性,而 Telegram X 則將焦點完全放在底層架構的優化,以實現極致的效能與流暢度。以下表格濃縮了兩者的關鍵差異,為不同需求的用戶提供直接的選擇依據。
比較維度 | 標準版 Telegram | Telegram X | 最終建議 |
目標用戶 | 追求穩定、需要最新功能(如限時動態、AI 回覆)的主流用戶與社群管理者 。 | 追求極致效能、流暢動畫體驗的技術愛好者,以及使用舊款或中低階裝置的用戶 。 | 功能優先選標準版,體驗優先選 X。 |
核心優勢 | 功能最齊全、更新最快、生態最完整,所有新功能第一時間上線 。 | 速度極快、動畫流暢、響應靈敏,且在多數情況下更為省電 。 | 標準版是功能王者,X 是效能王者。 |
核心劣勢 | 在舊裝置上可能較耗資源與電力,動畫效果相較 X 稍嫌遜色 6。 | 新功能更新速度遠慢於標準版,且可能缺少部分主流功能(如「附近的人」)。 | 選擇標準版需接受效能妥協,選擇 X 需接受功能延遲。 |
底層技術 | 經多年迭代,包含部分歷史遺留組件的傳統程式碼庫 。 | 從零開始,基於全新 TDLib (Telegram Database Library) 架構開發 。 | TDLib 是 Telegram X 高效能的根本原因。 |
一句話總結 | 功能最全面的官方主力。 | 效能最極致的官方實驗品。 | 根據個人對「功能」與「效能」的權重來決定。 |
Telegram 與 Telegram X 之間最顯著的差異,並非表面功能的多寡,而是深植於其核心架構的根本不同。這場對決的本質,是軟體開發中一個經典的權衡:追求快速的功能迭代,還是堅持架構的純粹與高效。Telegram X 的誕生,正是後者理念的極致體現。
Telegram X 的高速並非偶然,而是其架構選擇的必然結果。它基於一個名為 TDLib (Telegram Database Library) 的全新程式碼庫從零開始構建 。TDLib 是由 Telegram 官方設計的跨平台、高效能客戶端函式庫,其核心目標是將所有複雜的底層任務標準化處理,包括網路連線、MTProto 加密協議、本地資料儲存與數據一致性等 11。
這種架構帶來了幾個決定性的優勢:
與之相對,標準版 Telegram 應用程式經過多年發展,雖然功能不斷擴充,但也無可避免地累積了許多「歷史遺留組件」5。這種複雜性形成了一種技術債,導致應用在效能和資源利用上難以達到 TDLib 架構的純粹與高效。
TDLib 的技術優勢直接轉化為用戶可感知的體驗差異。多方評測與用戶反饋一致指出,Telegram X 在操作上感覺「明顯更快」1。這體現在幾個方面:
除了速度,能源效率是兩者間的另一大分野。Telegram X 從設計之初就被打造成比原版應用更省電、更高效的客戶端 。其精簡的 TDLib 架構意味著更低的 CPU 和記憶體佔用,從而直接降低了電池消耗 。
相比之下,標準版 Telegram 則屢屢因其顯著的電池消耗而受到用戶詬病。在社群論壇上,不乏用戶報告稱,即使在極少使用的情況下,標準版 Telegram 仍會佔用大量的背景電力,有時甚至高達總耗電量的 30% 至 50% 6。
Telegram 官方似乎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作為一種補救措施,標準版應用在後續更新中加入了「省電模式」(Power Saving Mode) 。該模式允許用戶在電量低於特定閾值時,自動關閉影片自動播放、貼圖動畫、聊天背景特效等高耗能的視覺效果 。然而,這也從側面印證了一個事實:標準版 Telegram 的高效能視覺效果是以犧牲能源效率為代價的。它的省電模式是一種「被動治療」,旨在緩解症狀(高耗電);而 Telegram X 的省電特性則是其高效架構與生俱來的「主動免疫」。
如果說效能是 Telegram X 的內在核心,那麼其獨特的介面設計與互動體驗則是其外在靈魂。Telegram X 不僅僅是一個替代品,它更像是 Telegram 官方的一個公開的 UI/UX 研發實驗室,用以探索通訊軟體的未來形態。
Telegram X 在介面和互動上引入了多項創新,這些設計旨在提升操作效率與視覺享受,深受追求效率的重度用戶喜愛:
相較於 Telegram X 的前衛與實驗性,標準版 Telegram 的 UI/UX 策略更偏向於穩定、熟悉與實用。它的介面是全球數億用戶所習慣的經典佈局,其優勢在於:
值得注意的是,Telegram X 的實驗性質意味著它扮演著為整個 Telegram 生態系統探索新方向的角色。Telegram 官方曾明確表示,設立 X 專案的目的就是為了「快速測試新方法與新技術」。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許多如今在標準版中習以為常的功能,例如依照媒體類型(圖片、影片、音樂)進行搜尋,以及使用 Markdown 語法來設定訊息格式,都是最先在 Telegram X 中實作並驗證成功後,才被遷移到標準版應用中的 。
因此,使用 Telegram X 的體驗,在某種程度上就像是提前預覽了標準版 Telegram 未來的樣貌。兩者之間的「內部競爭」5 成為了推動 Telegram 平台不斷進化的動力,即使是堅守標準版的用戶,也間接受益於 Telegram X 的存在。
在效能與體驗之外,功能的多寡是決定用戶選擇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在這個維度上,標準版 Telegram 憑藉其更快的更新頻率和作為官方主力的地位,擁有著毋庸置疑的優勢。
標準版 Telegram 是所有新功能的首發平台。對於希望第一時間體驗 Telegram 最新創新的用戶而言,它是唯一的選擇。截至 2025 年,以下是標準版獨有或明顯領先的核心功能:
儘管在主流功能上有所落後,Telegram X 依然擁有一些獨特或更精緻的特色功能,這些功能通常與其注重效能和 UI 的定位相符:
為了更直觀地比較,下表詳細列出了兩款應用在 2025 年的核心功能支援情況:
功能 | 標準版 Telegram | Telegram X | 備註 |
基本通訊 (訊息、檔案) | ✔️ | ✔️ | 核心功能,兩者皆完美支援。 |
秘密聊天 (端對端加密) | ✔️ | ✔️ | 採用相同的 MTProto 加密協議,安全性一致。 |
頻道與群組 | ✔️ | ✔️ | 核心功能,但標準版擁有最新的管理工具。 |
限時動態 (Stories) | ✔️ | ❌ | 標準版獨佔的核心社群功能 3。 |
AI 智能回覆 | ✔️ (Beta) | ❌ | 標準版優先測試的未來功能 3。 |
進階資料夾管理 | ✔️ | ⚠️ | 標準版功能更完善 3。 |
附近的人 (Nearby) | ✔️ | ❌ | Telegram X 未支援此功能 8。 |
多帳號登入 | ✔️ | ✔️ | 兩者皆支援,但 Nicegram 等第三方客戶端支援無限帳號 22。 |
效能與速度 | ⚠️ | ✔️ | Telegram X 在此方面有壓倒性優勢 1。 |
省電最佳化 | ⚠️ (需手動設定) | ✔️ (架構原生) | X 原生更省電,標準版需開啟省電模式 15。 |
進階手勢操作 | ❌ | ✔️ | X 的滑動分享、主頁切換等手勢更高效 5。 |
無氣泡模式 | ❌ | ✔️ | X 獨有的簡潔介面選項 5。 |
自動夜間模式 | ⚠️ | ✔️ | X 的夜間模式更智慧、自動化程度更高 3。 |
實驗性 UI 客製化 | ❌ | ✔️ | X 提供更深度的介面調整選項 3。 |
更新頻率與穩定性 | ✔️ (頻繁且穩定) | ⚠️ (緩慢且不定期) | 標準版更新最快,X 的更新週期非常長 4。 |
軟體的更新策略直接關係到其功能的時效性與安全性。在這方面,Telegram 與 Telegram X 展現了截然不同的哲學:一個是追求穩定且快速迭代的正規軍,另一個則是步調緩慢、專注於核心打磨的特種部隊。
標準版 Telegram 遵循著頻繁且穩定的更新節奏,幾乎每個月都會推出包含新功能和錯誤修復的主要更新 3。這確保了用戶能持續獲得最新的體驗,並且任何已知的問題都能被迅速解決。
相比之下,Telegram X 的開發進度則顯得非常緩慢和不規律。它曾有過長達一年多沒有發布任何更新的紀錄,這一度讓許多用戶誤以為該專案已被官方放棄 4。儘管開發實際上仍在進行,但其更新主要以 Beta 測試版的形式,透過 Google Play Beta 頻道或 GitHub 等管道發布,正式版的更新間隔極長 24。這種緩慢的更新週期意味著,當標準版已經推出了數代新功能後,Telegram X 可能仍在修復底層的錯誤或優化現有功能。
在安全性方面,一個核心事實必須被強調:兩款應用在底層加密協議上是完全相同的,都極為安全。 無論是標準版還是 Telegram X,其「秘密聊天」功能都採用了經過時間考驗的 MTProto 端對端加密協議,確保只有對話雙方能夠讀取訊息內容 2。對於儲存在雲端的普通聊天,兩者也都採用了相同的伺服器端加密,數據在多個設備間安全同步 2。
然而,安全性的考量不應僅僅局限於加密協議本身。真正的潛在風險差異,存在於客戶端應用程式的程式碼層面,也就是所謂的「客戶端攻擊面」。任何應用程式都可能存在程式碼漏洞(例如處理惡意連結或檔案時的方式),這些漏洞獨立於加密協議之外。
這就引出了一個關鍵的風險差異模型:漏洞暴露窗口 (Window of Vulnerability)。
對於絕大多數普通用戶來說,這種理論上的風險極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然而,對於那些面臨較高數位安全威脅的特定人群,例如記者、社會活動家、異議人士等,他們的個人威脅模型必須考慮到來自高階對手的、針對客戶端漏洞的攻擊。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一個能夠最快獲得安全補丁的客戶端,就成為一個負責任且謹慎的決定。因此,從純粹的風險規避角度來看,標準版 Telegram 因其更快的修補週期而具備微小但關鍵的安全優勢。
綜合以上對效能、介面、功能與安全性的深度分析,Telegram 與 Telegram X 之間的選擇並非一個簡單的「誰更好」的問題,而是一個關於個人優先級的權衡。沒有絕對的最佳應用,只有最適合特定用戶需求的應用。
是的,Telegram X 仍在持續開發中,但其更新頻率遠低於標準版 Telegram。更新主要以 Beta 版本的形式不定期發布,用戶可以透過訂閱 Google Play 商店的 Beta 測試計畫,或關注其官方 GitHub 發布頁面來獲取最新版本。因此,雖然開發並未停止,但用戶不應期待它能像標準版一樣頻繁地推出新功能 4。
是的,使用 Telegram X 是安全的。它與標準版 Telegram 使用完全相同的官方 MTProto 加密協議來保護用戶通訊,無論是端對端的秘密聊天還是雲端聊天,其加密強度和安全性標準都是一致的。唯一的理論性風險在於其較慢的更新週期,可能導致針對應用程式本身的安全漏洞修補存在延遲,但對於絕大多數用戶而言,這種風險極低 2。
可以。Telegram 和 Telegram X 在系統中被識別為兩個完全獨立的應用程式,因此你可以將它們同時安裝在同一台設備上,並登入同一個或不同的帳號。這對於需要在穩定版和實驗版之間切換,或管理多個帳號的用戶來說非常方便。但需要注意的是,同時在背景運行兩個應用程式可能會消耗更多的系統資源和電池電量 3。
TDLib,全稱為 Telegram Database Library,是 Telegram 官方開發的一個專為建立 Telegram 客戶端而設計的高效能函式庫。它是一個跨平台工具,負責處理所有複雜的底層任務,包括網路連線管理、數據加密與解密、以及本地資料庫儲存。透過將這些核心任務標準化,TDLib 讓 Telegram X 等基於它開發的應用程式能夠實現極高的運行速度、流暢度和能源效率 10。
有的。Telegram 開放的 API 催生了一個活躍的第三方客戶端生態系統。除了 Telegram X,社群中還有其他幾個廣受歡迎的選擇,例如:
Telegram 與 Telegram X 的並存,為用戶提供了一個清晰的選擇:是擁抱一個功能豐富、快速迭代、生態完整的通訊平台,還是選擇一個經過極致優化、追求速度與流暢體驗的精簡工具。這場對決沒有唯一的贏家,因為勝利的定義取決於每一位用戶獨特的數位生活方式與優先級。
標準版 Telegram 憑藉其無與倫比的功能廣度,穩坐主流市場的王座,是絕大多數用戶的可靠之選。而 Telegram X 則像一位技藝精湛的工匠,專注於打磨產品的核心體驗,為那些對效能有著偏執追求的用戶,獻上了一件速度與美學兼備的藝術品。
行動呼籲 (CTA):
現在你已經了解兩者的所有關鍵差異,請根據你的個人需求,前Telegram X官方網站或應用商店下載最適合你的 Telegram 版本。
The Telegramsk Team
Telegram在全球各地(包括Telegram香港)都擁有廣大用戶,但隨之而來的隱私疑慮也不容忽視 […]
對於習慣在公司電腦、學校電腦或公共裝置上處理訊息的使用者而言, Telegram網頁版 提供了「免安 […]
Telegram Platform Analysis and Usage Guide Table o […]
telegram 註冊帳號 完整指南!本教學專為港澳台用戶撰寫,詳細說明手機與電腦版的註冊流程,讓你 […]